▼
01
“农村社会工作”
————————————————— 从化北部农村网络 —————————————————
↓
①
承接“岭南幸福书屋”项目
2020年9月,乐明综合农民协会经过多次会议,商量决定,希望能够与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合作,在乐明村妇女之家建立书屋,为本村及周边村子的儿童开展读书、食农教育等活动。11月,在岭南基金会的支持下,协会正式承接了 “岭南幸福书屋”的项目,负责后续书屋的运作和维护。协会并计划在2021年1月份举办书屋的开幕仪式。
②
农村社区调研走访
2020年上半年,在招商局基金会的支持下,仙娘溪与乐明的村民在附近的村子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并与部分村民建立了关系。在此基础上,绿耕工作人员又进行多次走访,发现村中的妇女主任是潜在的社区骨干。在乐明协会成员的邀请下,周边七八个村庄的妇女主任进行了一次聚会,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于开展社区活动的困惑及期待。绿耕希望能够创造机会,促进不同村庄之间社区骨干的交流,也期待仙娘溪与乐明村民的经验可以支持到其他村的村民。
③
村民众筹庆重阳
2020年10月25日,又到一年重阳节,老人们又一起聚餐啦~今年的做法和去年很不一样。去年是仙娘溪各小组拿出一部分的公益金,支持老人聚餐活动。今年在汇耕田的带头下,村里的年轻人在群里发起了募捐活动,总共募集到6000多元,用于支持村里的公益事业;而妇女小组成员及多位村民主动承担起志愿服务的工作,老人们也凑了青菜等,大家一起聚餐、做保健操等。并且在聚会上,60岁以上的五十多位老人选出了五位老人,组成了老人协会,负责村里老人的活动等事务,募集到剩余的款项也全部交给老人协会管理,老人们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在整个过程中,汇耕田都在幕后做支持的工作,他们似乎也找到了村民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去让更多人参与到社区服务及公共事务当中。
————————————————— 湖南洞雷 —————————————————
↓
①
洞雷下寨缝花边活动开展
2020年10月22日,缝花边活动在下寨鼓楼举办。此次活动主要想通过缝花边这样的形式,让参与活动的妇女对侗衣以及与侗衣相搭配的花边制作能够有所思考,即认识到传统的“穿”对侗族人民生活的意义。活动对象以中年妇女为主,老年妇女为辅。过程中,有经验的老年妇女会对中年妇女进行耐心的帮忙指导。工作员不断在尝试与参与活动的妇女进行对话,以期唤起她们对于侗衣和花边更深的记忆。另外也不断搭建老年妇女与中年妇女之间的对话,希望老一辈的认识能够让新的一辈有感触和启发。
活动最后在大家穿着缝着花边的侗衣进行合照的形式结束。通过此次缝花边活动,参与活动的中年妇女在不断地对话交流与老年妇女的澄清中对侗衣和花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侗衣乃至花边的传承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有热爱、肯定、坚持,一如指导缝花边的阿萨说的,她做了几十年的侗衣,就是因为热爱而已。
②
洞雷南瓜品鉴会
2020年11月16日至18日,洞雷南瓜品鉴会在洞雷上寨礼堂,下寨鼓楼,以及洞雷大桥凉亭分别进行。活动以收集食材,制作美食,分享美食等形式进行。收集和制作美食环节,大家共同出工出力,在分享美食环节,大家一起品尝美食,感受辛劳与付出所带来的馈赠。
此次品鉴会不仅仅是制作与品尝美食,在收集食材的过程中,参与活动的村民对各自带来的南瓜和品种会有所比较,从而对各自品种的优劣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在制作环节,村民在尝试南瓜多样化做法的同时也会对做法的简易程度以及做出来的美食是否更加健康会进行讨论与交流。这也比较符合活动本身希望村民更加关注食物的期待。
③
洞雷三三棋大赛
2020年11月25日,洞雷社工站首次举办的三三棋大赛在洞雷村博物馆拉开序幕。此次活动主要面向洞雷三三棋爱好者举行,社工主要负责活动前期的策划,具体的宣传与执行都是由三三棋爱好者积极分子负责。大赛分两个半天进行,采用随机抽签的的形式选取对手,再以八进四,四进二,二进一的形式决出最后的冠军。最终有两位三三棋爱好者分别成为两个半天的冠军。
此次活动是三三棋活动的首次尝试,希望通过此次比赛能够让三三棋从村民的记忆中再次浮现,让年轻一代的村民对三三棋也有更多的了解。后续也会围绕三三棋开展更多的活动。
————————————————— 珠海红星 —————————————————
↓
①
2020年10月24日,为了延续社区重阳敬老的传统,经社工与鱼林文化美食小组组员提议,鱼林文化美食小组于重阳前夕制作传统糍粿入户慰问社区中80岁以上的长者,其中包括在红星村居住的外地80岁长者。鱼林公益活动队队员积极响应本次活动,美食小组提前开会商议活动方案,并召集公益队员共同制作传统糍粿——圆团与九层糕并入户慰问行动。本次活动共16名公益队志愿者参与,共计慰问40名社区长者,弘扬了敬老爱老、社区互助、本外地融合的精神理念。
↑
“点击标题,阅读完整图文”
②
2020年10月初,鱼林公益活动队召开月度会议,会议由公益队队长主持,绿耕社工协助开展。大队负责出纳工作的队员对9月的财务开支情况做了汇报,队员共同对10月的志愿服务计划包括重阳美食慰问、团队建设(“大聚会”)活动进行讨论。同时,也积极总结了环境卫生日等志愿服务的经验,并共同寻求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
“点击标题,阅读完整图文”
③
2020年10月18日,公益活动队的队员们一同赴大门口湿地公园与榄坑河公园进行首次团队建设活动。经过几轮“齐眉棍”、“圆球游戏”等考验团队协作的小游戏后,团队之间默契配合,增强了队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同时本次活动由队员自备美食并互相分享,彰显了队伍的团结友爱精神。
↑
“点击标题,阅读完整图文”
④
2020年10月31日,为了更好地带动和影响卫国村的村民参与环境卫生行动,鱼林公益活动队代表们经商议后,决定红星村队员“集中力量”前往卫国村一同参与卫生工作,而榄坑的队员依然坚守清理榄坑巷道。本次共有16名队员带头行动,一边清理垃圾一边现场发放小卡片向其他村民宣传志愿活动并动员其参与。本期卫生日活动发现前几次的卫生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和改善,同时也进一步发现了许多卫生死角,并由公益队将问题反馈给村委、村长等相关方,以期推动环境问题的合力改善。
↑
“点击标题,阅读完整图文”
⑤
2020年11月,三灶古法蚝油技艺成功入选金湾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更好地宣传鱼林古法蚝油技艺,榄坑蚝油文化小组自编自导自演与蚝油文化相关的情景剧。11月初起,绿耕社工与队员一同对剧本进行讨论、确定和排练,共有11位村民参与演出,除了情景剧的编排和演出,几乎全部道具也由村民自行完成,同时,卫国村的村民参与旁白,龙塘村队员参与道具制作,三灶民歌传承人为情景剧创作《攞鱼打蚝歌》。村民们齐心协力,打破村庄距离,凝聚社区力量,彰显了团结互助的精神,该剧将于第四届鱼林古法蚝油文化节开幕式首演。
↑
“点击标题,阅读完整图文”
⑥
2020年11月8日下午,公益队队员观看了两部社区垃圾分类的视频,了解其它社区村民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劝导工作以及有效应对垃圾分类的做法,启发队员们在提升村庄环境卫生的行动中有更多反思。大会上,队员就10月活动进行总结,11月活动计划进行讨论。会后,队员对上午制作的山大颜创新美食进行品鉴,并提出改进意见。
↑
“点击标题,阅读完整图文”
⑦
村民熟悉的“水务药”如何成为花样美食
山大颜,本地人叫它“水务药”(音译),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祛湿的功效,是鱼林后山很常见的一种草药。鱼林文化美食小组和榄坑文化小组的组员们进行传统美食创新的实验,把山大颜与传统的糯米美食结合,期间经历了讨论、尝试、总结、再尝试的过程,最终制作出山大颜九层糕、山大颜糯米丸和山大颜糍三款创新美食。
⑧
环境卫生工作如何做,队员代表会上谈
2020年11月26日,绿耕社工召集代表和队员召开代表扩大会议,讨论11月环境卫生日活动的方案。由于近期村内大面积施工,队员建议不宜采取以往打扫卫生的形式,因此暂停本月环境卫生活动。此外,队员迫切希望由村委会牵头邀请环境卫生工作的相关方进行一次环境卫生探讨会,合力解决村内的环境卫生问题,营造宜居的人居环境,村委会知晓后也收集了相关环境提升建议,后续做出回应。
⑨
2020年11月29日上午,绿耕社工联合鱼林公益活动队部分成员共同策划开展了社区漫步横石基村的活动,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包括来自龙塘村、榄坑村的公益活动队骨干、以及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学生志愿者。活动通过社区走访、“漫步”的形式了解了横石基村的人文特色和环境变迁。鱼林公益活动队的队员有榄坑、卫国、龙塘村村民,目前队伍尚未扩展到横石基以及鱼林的其它两个自然村里,社工和队员希望借助活动促进鱼林村不同自然村之间的互动联系,从而在未来促发更广泛志愿行动的可能。
↑
“点击标题,阅读完整图文”
▼
02
“城乡合作网络”
①
2020年9月14日至9月17日,绿耕在四川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参访学习。从成都到宜宾,从城市社区到农村社区,绿耕年轻一代在增进对不同社区以及社区网络了解的同时,也促进了对自身以及机构的思考,深化对农村社区工作初心的认识,明晰机构的发展方向及路径。
↑
“点击标题,阅读完整图文”
②
2020年11月27-29日,在广州未来社,一年一会的丰年庆如期而至。1天城乡合作论坛,2天丰年庆典,10+场形式主题活动让生态行业伙伴和普通公众能够相互沟通、看见彼此。不仅有农产品、农民、农业,还有农民的生活,城乡生活的交融。
11月27日,城乡合作论坛全天的交流互动,以农的四生价值为主题,从多个面向认识农业。仙娘溪的村民与绿耕的工作员作为乡村的代表一起做了主题分享,期望能够呈现他们眼中的乡村的样子,促进城乡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绿耕工作员李洁分享了半年来绿耕在粤北20多个乡村开展社区调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粤北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社区等方面的状况及种种问题;村民阿堂分享了他用视频记录下的仙娘溪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对村里的动物、老人的观察和思考,其中带着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微妙而细致的情感和思考;村民阿锋分享了他们在周边村子做社区调查的发现,以及留在家里的人在乡村所做的尝试,期望能够过上好生活。
11月28-29日,多个体验活动,从阅读诗歌到农墟导赏,从文学到经济解读,从沉浸式体验到玩闹轻松,由不同的团队策划,演绎农的不同价值。
↑
“点击标题,阅读完整图文”
▼
03
“专业支持工作”
①
2020年10月15-17日,绿耕在河南周山村进行了农村社区发展工作者共学计划的第三期主题共学:社区教育与文化行动。主要探讨如何在农村社区工作中进行能力建设与意识提升工作。
绿耕的亚军从自己的成长、工作经历出发,分享文化行动的实践与困惑,建立农村社区中的文化行动和社区教育的框架。此后,我们以周山村十八年的社区发展工作为例,进行社区教育的主题学习,包括“农村养老的症结与对策”、“农村工作中的性别视角”、“农村社区教育的方法”这三大主题。绿耕的伙伴也分享了自身推动文化行动与社区教育的经验。在共学的最后阶段,我们回到行动者自身,通过与周山村梁军老师团队的对话来探讨行动者自身的意识转化。
↑
“点击标题,阅读完整图文”
②
2020年9月3日至9月7日,来自从化、韶关、桂林农友一起前往广西学习生态农业。这次广西行由绿耕组织,项目经费由爱德基金会村民骨干培养与村庄可持续发展计划支持。
这次的生态农业学习广西行,是我们联结各地农友的第一步。通过参访、分享回顾,让大家逐渐编织着农村网络。在未来,不仅是已有的生态种植农友,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农友走进“农村网络”中。在这个平台里,大家不仅有技术的交流学习,更有彼此情感的联结,共同相互扶持地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
↑
“点击标题,阅读完整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