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五色花米饭
产地:云南平寨
品种:云南当地的老品种
价格:30元/斤
规格:1斤装
种植方法:无农药无化肥种植
健康食材:花米饭
每一粒花米饭都是有故事的。大自然是公平的,她给予了壮乡人的勤劳以应有的回报,花米饭——是上天的馈赠,更是智慧的结晶。
【三月三,花米饭】
五色花米饭,是平寨老年人协会对传统三色加以改进的新品种,在黑、黄、紫的基础上加入了红、白二色。云南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是春季最后的闲暇,村民按传统要休息三天,染花饭、染鸡蛋、赶街对小调。每年的“三月三”是染花米饭的上好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做上一些慰劳自己。阳光灿烂的农历三月才适合做花米饭,因为假如碰上连绵阴雨,那些晾在竹簸箕上的米饭容易发霉。
每次接到订单后,平寨老年人协会自己召集会议协商染花米饭的事情,从任务分配开始,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为这前前后后忙活5天。染花米饭工序繁多,老人全程手工操作,很耗时间和体力,仅染制就得花去大半天功夫。她们每天都早早聚在中心点,十几位老人共同开始一天的劳作,来时阳光才照见山头,去时已日暮沉沉。完成一份订单老人们得到的报酬不多,如果按投入产出来衡量,显然老人是群“傻子”。协会里有很多老人,其中不乏能人,一份订单几个人就可以搞定,但她们却一起来做,不抛弃不放弃,愿意用共同的劳动来完成,共同分享所得。
花米饭一定要用上好的糯米。我们所用的是云南平寨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秋收归仓的生态老品种糯米,村民用祖辈留传下来的稻种,年年种植,又香又糯。制作过程其实不必太繁琐,她们却硬要去除可能被挑剔的细碎糯米,硬要多洗一遍米粒才放心,硬要尽力剔除饭里的每一颗杂质才满意,几百斤的米要揉搓、翻动几十次。
所需的染料在集市就可以买到,她们却坚持选用天然的植物染料。因此需要早早上山去一片片采集,然后背回沉甸甸的几十斤最新鲜的植物,再耗费近一天时间熟练地将植物加工成染料,而这只是一味染料。每年农历二月至三月初,是采集这些天然染料的最好时节。过了这一季,黄色的染饭花大多凋零于春风春雨中,枫香树的叶子则变老而难于制作了。
于是,雪白的糯米在老人手中披上了五彩的霞衣。
老人们手工制作的花米饭,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你看到的每一粒花米饭都是有故事的,每一粒花米饭都是独特的,每一粒花米饭都凝结了天赐的植物染料的精华,每一粒花米饭都融入了老人们的快乐,每一粒花米饭都饱含着老人们辛勤的劳动以及最真诚的心,每一粒米饭艳丽彩衣下都闪耀着老人们展现出的团结协作,她们对待事情的细致严谨和对生活的热爱。
【花米饭的制作过程】
(一)议
绿耕城乡互助社的同志们说起要染花饭,在绿耕工作已九年的老娄提议交给老年人协会。
要说传统的染花饭,一定没有比老年人更懂的了。这两年她们自己染、自己织的土布越来越美,手艺越来越精纯。况且,老人们自己又成立老年人协会,是一个维系了十多年的组织。按照绿耕在村里的工作“一切通过村民组织”的原则,老人们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而这个过程,毋宁说是从“议”就已经开始了。
(二)采
平寨传统染花饭都是用山上的植物,染出来的花饭不仅健康,还带着植物的清香。
村民一般染的颜色是三种:黄,用野生的染饭花,清肝、明目、退翳、平喘;紫,用紫兰草的茎叶,大多是村民自己种的,消肿;黑,用野生枫香树的嫩叶,行气、解毒。
(三)煮
用“煮”来概括天然染料的显色过程:染饭花放在水中煮开,水就变成了黄色;紫兰草用沸水浸泡、密封一会,水就显出紫色来。但准备枫香树叶的过程要复杂得多。
老人们采集树叶回来,要先把树叶剁得尽量细碎,然后放在碓窝中舂烂,再泡水。这往往要整整一天一夜的功夫。第二天,叶汁入水了,是该把叶渣过滤出 来了。剩下的就是染液。只不过在染花饭之前,染液也需要先加热。
(四)隔
我们准备的仍然是平寨生态种植合作社的生态老品种糯米。可是老人们却嫌米有些碎,担心影响染出来的花饭不好看。 只是为了追求“色香味”中的“色”,老人们生生筛了5%的碎米出来。你们可以拿去做酒糟,或者碾成粉末了做汤圆,下次城市居民进村来做给他们吃。 用筛子筛出碎米的过程,老人们谓之“隔”。
(五)浸
三种颜色的染液都是热气腾腾的。染液冷了,颜色就染不上;过热又会把米烫坏、易断。老人们不会用温度计,她们把手指伸入染液,即可以判断水温是否合适了。 白米浸入染液,米就慢慢变了颜色。黄色的上色最快,紫色次之,黑色最慢。但不管怎么样,让米在染液中多浸泡一会是必要的,要不然,接下来就很难蒸熟了。
(六)蒸
花饭是什么?当我们看到要生火上甑时,就知道,花饭是熟饭、而非生米。 现在已经很难看到用木板拼起来的木甑子了。木甑蒸饭有清香,且米饭不容易稀,是上上之选,但村民现在只有从市场上买来的铁皮甑子。 老人们在河边的榕树下搭个简易的灶,架上铁锅,又各自背来一些木材,就可以蒸饭了。天气有些热,老人们都躲着阴凉处,望着灶膛里的火和那穿过米饭的身体的蒸汽。
(七)晾
蒸熟的花饭在晒干以便于储存之前,要先在阴凉处晾一天。这是为了让粘在一起的熟糯米重新分散成为单独的颗粒,就像它们没有被蒸熟过。 也只是在这阳光灿烂的农历三月,才适合这样做花饭。不然,碰上连绵阴雨,晾在竹簸箕上的米饭很快就会发霉。这一次为了让米饭尽快晾好,老人们拿来了7个竹簸箕。尽管大小不一,但最年轻的那位簸箕,也有二十来岁了。
(八)揉
米饭晾至半干,已不如刚刚出锅时柔软、易变形,但又不会像晒过太阳后那么硬。此时最适合将米饭揉散成单独的颗粒。
(九)晒
现在老人们要把花米饭拿去晒太阳了,让颜色留在米粒里,其他的都让阳光带走。
【花米饭的食用方式】
花米饭可蒸不可煮。晒干的花米饭在蒸之前,要用冷水浸泡二十分钟左右(可依个人对米饭硬度的要求调整浸泡时间)。这是找回花米饭的原初味道的关键一步。浸泡一定要用冷水,热水会让米粒断裂,失其形;浸泡时间不能太长,不然花米饭蒸出来会太稀,失其味。泡好的花米饭稍微控水,即可上甑。便利的方法,是在用电饭煲煮饭时,把泡好的花米饭放在蒸格里,则可以两种米饭兼得。
村民们发明的另一种吃法是油炸。这种吃法操作简便,油烧热后把干花米饭倒进锅里翻炒即可。油炸出来的花米饭如同炒米,十分香脆,最适宜三五好友把酒言欢。
城市朋友不限于民族传统,可以尝试用更丰富的食材来搭配花米饭。比如做八宝饭,或配上菠萝做菠萝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