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发展部】初入社区的敲门砖,记一次「多方参与」的社区行动

文章浏览量:1,562

– 前 言 –

绿耕社区发展部作为绿耕农村社区工作团队,以社区协作者的身份,从社区资产及村民生活出发,寻找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和切入点,通过资产为本的社区调查、文化行动/社区教育、村民组织培育、团结经济、农村社区发展网络/平台搭建,探索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深圳团市委驻河源三乐村扶贫工作队的邀请下,绿耕社区发展部前往三乐村开展社区调研并探寻后续合作可能性。本文是“三乐村多方参与的夏令营”活动全过程记录,期望以整个夏令营活动从种子到萌芽,再到多方协作参与的开展过程,呈现绿耕作为外部协作者,初次进入社区如何借助社区活动与村民建立关系,促进社区各方参与。一方面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反思,解剖分析,呈现我们进入社区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也提出我们的思考,探寻通过社区活动建立关系、促进参与、启发思考、指向未来行动的可能性。

 

01 初识三乐村

三乐村是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上陵镇下辖的行政村,位于粤赣交界处,与江西互动频繁,属于传统的客家村落。村民沿河而居,全村几百户人家就沿着聚居分布,往河的上游走,不出几里地就到了江西边界。这里山多地少,村里在七八十年代建成三乐林场,是当时的广东省十大村级林场之一。初识三乐村,就让我们觉得它是一个静静安放在粤赣两省边界的“世外桃源”。

 

02 来到这里我们和他们

他们:2016年开始,深圳团市委对口扶贫三乐村,并派驻工作队。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共青团+社会企业+公益志愿携手扶贫的立体扶贫模式,从而形成脱贫增长的长效机制。

我们:2020年6月份,绿耕在扶贫队的邀请下,计划于7-9月份,在三乐村开展相关工作。一方面摸索在三乐村开展社区工作的方式,为项目长期开展建立基础;另一方面,期待调动扶贫工作积累下的社区积极村民,尝试以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相关项目。

 

03 初进村子的我们 | 开展社区工作第一步

进入新的村子,遇见新的村民,走访是必不可少的。经过几天密集地走访调研,发现村内因暑期将近,返乡儿童较多。村民普遍反应,“暑假期间,孩子们都从各地回来,但老家又没有什么好玩的,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大多比较无聊”;有村民表示若能给孩子们开展暑期的活动,也能让孩子们在家里“有事干”。

跟村民一起为孩子们做事,也成了我们进入村子,开展社区工作的第一步。

 

04 在社区内的思考 | 社区工作之建立关系

我们总说“关系是在事情中建立的”,那么如何通过夏令营这件事情,促进关系的建立呢?

初步收集了村民的想法,有了开展儿童夏令营的共识后,我们便思考,我们想和村民做一次怎样的夏令营?如何让它成为村民有参与的社区活动?

在我们过往的社区工作经验中,任何一次“社区活动”都可能是一个契机,一个与村民建立关系的契机,一次促进村民共同参与的契机。“夏令营”显然是我们与村子建立双向关系的极好机会;同时也是促进村民参与的契机。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与三乐村村民开展了第一次共同行动的尝试。

 

05 三乐村第一届缤纷夏令营

时间:8月5日-8月8日

种子:如把在三乐村开展夏令营的全过程看作一棵大树,那我们与村民相遇碰撞出来的想法则是一粒种子。

七月份我们来到三乐村,项目工作从走访开始。七月中旬离暑期不远,三乐村小学操场前聚集了十几名玩耍嬉戏的小朋友。他们大部分是从外地回到村中过暑假。村民告诉我们,等正式放假后,将会有更多的小朋友回到村子。

在走访中,看到这些嬉闹在村里田间地头的孩子,听到村民嘴里讲述这群调皮和“无所事事”的孩子时,我们的心中也埋下了一颗种子——与村民一起策划一次夏令营。

萌芽:我们抱着“村中服务村中参与”的设想,经扶贫队王队长的介绍,我们与两名村中大学生组成了夏令营策划小组。

策划的过程是艰辛但顺利的,“可以在村子的河里摸鱼”、“村里那个老围屋挺不错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和孩子们一起做客家的灰水粄吧”;从内容的讨论,再到分工去找村民帮忙,大家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经验提供着点子,将四天的时间逐渐填满。

成长:四人的筹备小组是夏令营的主力,但要做一场大家参与,内容丰富的夏令营,我们仍觉力量单薄,于是我们开始寻找夏令营的养分。

① 土 壤

来自从化仙娘溪的导赏小组,作为成熟的自组织,已在自己村中积累了多年的夏令营经验。我们邀请他们做为外部力量注入夏令营,一方面期待导赏小组可带着自身的经验走出去,在支持的同时,看到自身新的可能;二是期待导赏小组的到来,让村中的青年群体看到村中做事的更多可能。

因为他们的加入,策划团队从四人增加到了六人。一个以三方强强结合的策划团队便成型了。

策划小组成立后,便用业余时间线上进行及时的碰面沟通会议,将计划、后勤等各方面进行确定。开营前,导赏小组和我们提前来到村子,外出踩点,做最后的准备。导赏小组以娴熟的眼光,开始“扫描”村里的各种资产——村里适合开展户外活动的场地、可以用来做自然教育的素材、能带活动的村民导师。

结合导赏小组的经验,夏令营的内容更贴合村子,也确定了以自然教育、历史文化、食农教育等版块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我们期待借此重新链接小朋友和村子的关系。

② 阳 光

初来村中,我们发现了村子在19年开始,一群阿姨们自发的组织跳广场舞。看到这样一群可爱又热情的阿姨,我们相信阿姨们可以成为夏令营的重要一环。

我们第一次在三乐村、也是阿姨们第一次参加的“村民会议”开起来了。

开这样的会议,我们期待让阿姨们感受除了跳舞之外,一群人还可以一起做其他的事情,一起和阿姨们找找“一起做事”的感觉。

当我们抛出夏令营希望阿姨们一起教小朋友们做“村中特色美食”时,阿姨们马上打开了话匣子。因为当天我们和村中的小朋友做了一个观察水稻的一生的活动,一名阿姨十分感触的说“现在的小朋友,不知道米饭是怎么来的,平时自己吃的食物也不清楚它们的来源”。阿姨们觉得这次让小朋友们学习特色美食这一课很重要。

因为语言不通,我们在阿姨们一阵家乡话讨论的对话线中穿梭,阿姨们讨论一小段时间后,我们协助阿姨们收回,获得线索——“灰水粄”。第一次的会议,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只是和阿姨们讨论了食物以及制作过程。

第二次会议,已经是开营前的最后一晚了。带着如何分工的问题带着阿姨们继续讨论。同样的我们在对话线里面穿梭,以协作者的敏感,时刻抓住游走的“闲聊”进行提问。这次我们使用了更聪明的方法,把关键词都写在了白纸上;以比较聚焦的方式把阿姨们的想法呈现出来,阿姨们很快的在食材的选择、做法和分工上有了共识。

在第二次会议开始,有的阿姨提出了灰水粄很难做的情况,大部分阿姨也表示认同,当阿姨们讨论着难做时,我们听到了一位阿姨的不同想法“很简单的,不用做那么大块嘛,用手捏一小块就好了,还可以捏出不同形状”。阿姨的话出来后,我放佛看到了旗帜的转变,其他阿姨们紧接着开始讨论如何捏小块的事情。

在讨论中,这种有趣的事情常会发生,一部分阿姨想到了困难,另一部分阿姨又会想到了解决方法。

有时,我们会担心事情会僵在某一个点吗?需要赶快出面处理吗?给点时间对方,她们已经在自行解决了。

在这样热闹的讨论氛围中,夏令营也变得充满阳光和活力。

热闹的开会现场

阿姨们一起做灰水粄的前期准备

开会最后的共识

③ 微 风

如果说有了外部导赏小组、村内大学生和阿姨们的参与,让夏令营有了行动的根基和成长必要的阳光,那其他村民的参与则更像是和煦的微风,让孩子们在夏令营感受到来自村民对他们成长的关切。

村中历史村民讲述。通过前期的走访,我们结识了熟悉船型村历史的敏叔,并邀请他来给孩子们讲解村里的围屋历史。期待通过“乡土教育”,让长期在外的小朋友们加深对村庄历史文化的认识,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传承家族情感。

听敏叔将老围屋的故事,聆听老一辈的苦与乐

除了敏叔,还有这样一群人,村中的志愿者。夏令营报名阶段,我们便设置了收费或家长成为志愿者的规则,因此在夏令营中,家长的参与是夏令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最初我们对家长参与的期待只是秩序的维护。但到了夏令营后期,我们看到了家长更多的承担起了夏令营后勤的工作。印象最深是做竹筒饭的时候,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顶着烈日,家长教营员切菜,和营员一起抬水。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一名家长更是为大家提供了冰爽饮料。

家长参与从主要维持秩序,到成为户外活动强大的后勤支持和保障,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力量融入夏令营之中。除家长志愿者外,村中初中生也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为夏令营更添彩。

为夏令营默默付出的他们

④ 屏 障

夏令营得以顺利开展和快速推进,扶贫队和村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在筹备小组初期,扶贫队王队长以“不要怕,有我在”的定心丸,让筹备小组充满信心、没有后顾之忧的推进;村委主任以多种方式在村中宣传夏令营的招募事宜。

夏令营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就像获得充足阳光雨露、营养的树苗,快速成长。接下来随我看看夏令营的果实吧!

⑤ 果 实

夏令营前期筹备,时间短、紧张但充分的完成了。在8月5日我们迎来了“另一批参与方”——三乐村的孩子们。从一起建立夏令营规则开始,我们便鼓励孩子们进行“深度参与”。每一组每天排班的值日。每半天结束,几个小营员拿着比自己还高的扫把,认真的把教室打扫干净。除了卫生值日,我们鼓励营员们每个环节都需要亲自动手参与、晚会的不同角色的承担、外出承担安全员等任务。

8月5日开营啦,虽然很少见面,但我们现在是一个班的啦

在“夏令营是我们的”这种氛围下,我们看到这样的事情在发生。因为营员超出了我们预期人数——有六十多位小朋友,为安全起见,我们将大家进行分组。分组后的组长每半天开始前,承担起自己组员签到的任务,并且外出随时关注自己组员的动向和安全。每次外出,当看到有营员将垃圾扔在路上时,营员们及时提醒,营规中有一条“不可以乱扔垃圾”。

画草帽,夏令营的“徽章”,简单又实用

从竹子到标语,我们希望为村庄添“色彩”

阿姨们教我们包饺子,一起包一起吃,更加美味

就在这样叽叽喳喳,热热闹闹中,四天的夏令营顺利的结束了。这次夏令营给了很多小朋友难忘的经历,毕竟这是他们在村里的第一次夏令营。有小朋友说:泼水节好玩,平时都不让下水的,现在可以在水里玩得很爽。也有说:最喜欢做美食的环节,饺子和做灰水粄,因为可以自己动手做。更有小朋友对下次已经充满期待了,他们积极地问:下一个暑假还有吗?我要叫上我的表哥一起来。

顶着烈日自给自足,虽然有点生疏,但一起做事很开心,美味的竹筒饭

打水仗

灰水粄制作,和阿姨们一起做,听阿姨们讲灰水粄的制作过程,下次吃的时候可以讲给其他的朋友听

⑥ 由夏令营引发的思考

作为策划小组,我们在夏令营期间,每天结束后会进行详细的复盘和总结。在复盘的过程中,除了优化夏令营的内容,更积极看到小组成员们在夏令营中的成长和变化。

组员1:作为本地的村中大学生,对于导赏小组成员在村中做的事情感到佩服,“很少看到年轻人回到村里,并且还是做村里公益的事情”。

组员2:同样是村中的大学生,从策划“不到十二点不要叫我”到“这几天晚上我都不开空调睡觉,这样早上被热醒之后,就容易起床了”,让我们感叹这小伙子“对自己够狠”。还有户外活动和晚会现场的“问题解决员”,在狠后面再加了靠谱二字。

导赏小组成员:作为外部力量初次来到村子,还没熟悉村子便开始了“打头阵”。在复盘中,听到过几次这样的表达“后来发现,和小朋友们说话不能太强硬,要平缓一些”、还有“很少带这么多人的夏令营,对我们也是一个挑战啊”。

作为深度参与其中的村里的大学生,从这次夏令营的成功经验出发,引发了对下一次活动的思考。还会有第二次吗?是寒假还是暑假呢?谁来作为主办呢?仙娘溪的小伙伴还会过来吗?在未来,是否有这样的想象,以自己学校为点,联动学校的资源,将学校和自己村子连线,这样不仅是自己在做事,而是有更多的外部伙伴一起进入村子。

对于导赏小组,这一次小组成员和村中大学生有了“钓鱼约定”。除了夏令营可以有互动,在广州或许也可以增加互动。由导赏小组做东,去仙娘溪钓鱼,互相走动,只要大家在一起,未来都是可以碰撞出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相信,正是这样共同参与的经历,对于参与的各方来说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也是一次深刻认识村子、认识彼此、认识自己的意识提升行动。

 

06 未 来

“三乐村首届夏令营活动”是我们作为外部工作者进入三乐村的第一个社区行动。它不仅是一个我们进一步了解村民的一个契机,也是向村民介绍我们的机会,是一个我们和村民之间互相“触摸”的机会。

从一开始,我们便决定,夏令营活动绝对不是由社工主导,而是「多方参与」的过程。从有“设定”性的被动参与,到事情开始后促成更多村民的主动参与。

在「多方参与」的过程中,我们有了这几点观察。一方面在这种互动中,真正地触摸村民,走进村子。夏令营这样一个全村参与的活动,让我们有了一块敲门砖,同时增进了我们和村子不同群体的关系,看到村子更多的团体。另一方面,通过调动扶贫工作队在前期积累的社区积极村民,在共同共事的这几天,双方都有了更多对于未来的想象,例如阿姨们对于一起“做事”、成立一个真正队伍的想象;村中乡贤团体对于在村中除帮扶之外的更多想象等。

这些基于夏令营的相遇引发的想象,也是我们下一步行动的方向。也期待未来能和村民在这样一次次的互动中看见村子的变化,看见彼此的变化。

最后,附上夏令营精美视频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