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农村社会工作项目

发育村民组织,改善村民生计

发育村民组织是绿耕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力点。绿耕在从化扎根六年,先后组织了乡村旅舍妇女小组、生态种植小组、青梅产品加工互助组、返乡青年文化导赏小组等村民组织,并注册为合作社,发展多元可持续的生计方式。村民组织利用本地人文传统(古围屋等)和生态资源,开展城乡互动与公平贸易,不仅显著改善村民生计,同时也保护和传承了村庄传统文化,保育生态环境。

村民小组收入统计(单位:万元)

微信图片_20171215150248

10

 

营造社区公共空间,带动整村发展

从发育村民组织到社区层面的动员和发展,是绿耕农村社会工作的铺陈。在绿耕的推动下,村民组织从每笔收入中提取固定比例的资金积累起来,产生社区公益金,如今已有万余,且在不断增长。社区公益金用于为改善社区公共服务,成为连接各村民组织、动员和融合全村的纽带。

2014年起,绿耕协助村民将最老的围屋“新龙围”修缮起来,逐步营造为社区公共空间。绿耕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肖旻老师团队合作,制作了仙娘溪的整村营造和提升计划。绿耕将与村民重点推动此计划。

11

12

13

 

以点带面,沿线发展

以现有项目点为基础,带动周边农村社区,以点带面、共同发展,是绿耕农村社会工作的进一步推动。在仙娘溪村的城乡互动较为稳定以后,绿耕的工作就拓展到了紧邻的乐明村。两个村子同在一条公路沿线,共存于同个生态环境,能够发展互相弥补且共通的项目。

绿耕在乐明村组织了生态种植小组、青梅产品加工互助组等组织,从组织上与仙娘溪形成一个大的生产合作社,从产业上与仙娘溪融为一体、形成品牌效应。两村的组织也互相学习、彼此交流、集体参与城乡互动,逐步走向村际互助、区域联合、持续发展。

14

 

关注村庄留守人口,支持返乡青年创业

绿耕坚持社会工作的弱势优先原则,关注村庄留守人口尤其是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绿耕在仙娘溪发育的第一个村民组织,即是由留守妇女组成的乡村旅舍小组。乡村旅舍为妇女们提供了在家乡发展的可持续生计模式,从根本上回应了留守可能产生的问题。而村里的老人们通过小农墟,向城市居民推介自己制作的食材,不仅获得经济上的回报,更收获了尊重与信心。

绿耕也支持返乡的青年集体创业。仙娘溪的青年们组成了文化导赏小组,以夜观、静行等方式,向城市朋友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生态和人文传统。返乡青年的导赏小组将自行设计体验活动与路线,将体验、旅舍、生态种植与加工等小组整合为乡村发展的另类产业链。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