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寨农村社会工作项目

绿耕云南站的2014年算是一个重生之年。在农村,不仅村民的组织工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我们也开始走出小组、关注社区、推动村民组织关心社区公共议题;在城市,我们重新设立了公平贸易店,并以此为基础生发出诸多城市同行者的活动。

一、农村工作

1.合作社的组织成长

2013年年底,平寨种植合作社确定了要为理事会成员发放象征性的工作补贴,同时理清了理事会成员们要承担的责任。明确权责,这象征着合作社的组织建设又往前迈了一步,为次年的组织工作奠定基础。

2014年初,平寨种植合作社借着规划一年的生产计划的机会,重新选举了理事长和部分理事,新的理事会宣告成立,其中大部分是参与合作社五年以上的老社员。为了推动新的理事会真正把合作社的事务承担起来,工作员开始调整工作方法:任何需要推动的事,工作员先跟理事长商量、达成共识,然后由理事长组织理事会来共同完成。在此之外,工作员通过简单的联谊、外出学习等方法,专门针对理事会做团队建设。

这一年,理事会推动执行的事情包括落实种植计划、病虫害防控、召集小组会议、接待对外交流、举办合作社集体活动、分配产品订单等。工作员跟理事长的密集互动,帮助新上任的理事长迅速进入工作角色;而其他理事经过前几年的锻炼,也成长起来,能真正承担责任。大家的配合使得种植合作社的理事会终于比较像一个理事会,勇于担当、意识出众、协作默契。

10月的丰收节,是这几件来第一次不需要工作员过多介入的大型城乡互动,合作社理事会自己就把活动办下来了。而11月开始分配产品订单时,面对纷争的社员们,又是理事会工作到深夜、把订单落实下来。11月底,我们趁热打铁,将合作社的骨干带出来与市民交流、参观生态农场、商量合作社的发展,大家的状态非常好,提出要选举负责监督质量的人。一个多月后,到了第二次大米加工,工作员完全放手,理事会成员自己召集开会、分配订单、监督质量、组织社员加工。

经过八年的发展,平寨种植合作社终于走上了自主运作的道路。当然,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包括人员流动、社员意识参差不齐、质量控制等方面。但可以确定的是,工作员已可以从组织工作中抽身、专注于做合作社社员的意识提升和社区教育等工作了。

2.环保:从组织走向社区

这几年来,我们将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几个村民组织上,主要推动村民组织的独立运作,对组织之外的事务则保持关注和较少的介入。但我们的工作最终仍是要关注整个村庄。随着组织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其中,今年我们开始推动村民组织去关注村庄的公共事务,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是村庄的环境问题。

保护村庄生态环境的项目从各个村民组织发力,从暑期开始持续推动。实习生以种植合作社为依托,分别进入各个寨子召集讨论会,了解村民的态度和想法,然后一起开展行动。实习生又分别组织了儿童进行垃圾定点清理,跟老人一起排练节目,动员青年参与,与村委会共同推动。在实习即将结束时,实习生与她们动员起来的村民伙伴一起到各个寨子进行演出,吸引更多村民来观看,并借助村委会及有威望的老人的力量去宣传环保。

在实习生掀起浩大的声势后,工作员的跟进则落实于各个村民组织,在与老年人每次的聚会上反复讨论,在发育妇女小组的过程中作为重点呈现,在合作社承担的丰收节上以行动带动大家共同参与。

推动村民组织关注公共事务,同时也是我们项目从组织走向社区的一个尝试。除了依托现有村民组织,在社区层面的工作也会慢慢开展。

3.妇女小组

我们早期在平寨修建的社区公共空间“中心点”一直以来面临尴尬的处境:我们想向村民交出去、让他们自己管理,但村民都认为那是我们的房子、不肯接。“中心点”需要真正地让村民用起来,也需要日常维护,必须要有一个村民组织来承担这些工作。

借鉴广州从化“乡村旅社项目”的经验,我们开始在村中动员留守在家的妇女去讨论“中心点”的管理。妇女们不仅需要做好“中心点”的改造和日常维护,还要在城乡互动中串联各个村民组织、做好市民的生活接待。工作员仍然以寨子为单位,逐寨宣传和讨论。五个晚上走完五个寨子,第六个晚上则无需召集,我们等待有心的妇女们过来。对此感兴趣的五、六位妇女,成为“中心点”改造的最初的承担者和领头人。聚集起一批妇女后,工作员便通过密集的会议讨论和妇女们一起理清想法、形成发展规划。

妇女小组的培育和“中心点”的改造工程尚在初期,预计2015年暑期妇女们会完成改造,进而开启城乡互动的新篇章。4.其他工作

2014年,平寨的老年人协会和山上的养殖合作社还在继续。老年人们继续土布的染织,今年又在昆明店铺的支持下,制作民族传统的花米饭,既能将平寨的传统文化介绍出去,同时也能补贴生计。养殖合作社在项目工作员的推动下,介入村庄公共事务,借着政府资助的机会,做完了寨子里的路面硬化,使整个村子焕然一新。

二、城市工作

从2007年开始的城市同行者的组织工作,在前几年因为公平贸易店全面接手销售而基本停止。如今村子的组织慢慢成长并逐步走向成熟,让我们有重新做城市工作的动力。我们希望在城市也能凝聚到一批真正关注农村发展、并能持续和村民一起前行的同行者。

1.公平贸易店

前几年,我们曾跟一位伙伴在昆明创立公平贸易店,后来因为财务纠纷、我们撤资而告终。2014年,绿耕撑起了新的公平贸易店。这一次我们不搞混合所有制,而是坚持集体所有。这是我们的集体事业。

绿耕的公平贸易店主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小农户合作,以“老品种”和“生态”两个标准来遴选食材,保证食材健康,支持村民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村庄环境。店铺保证售价的平均70%的部分返还村民,其余的作为店的开支成本。而绿耕做公平贸易店最重要的原因却是想连接农村与城市,促进城乡互动。店铺带来的稳定销售是生计项目的关键一步。因为要求多样性的产品,从而推动村民去扩大组织规模、丰富生态老品种的农副产品,增强村民生态种植的信心。

2.城市伙伴活动

做城市消费者活动最初的想法是通过店铺的产品故事,把平寨的农耕文化,风俗人情带进城市社区,促进消费者对农村的了解,同时活跃店铺气氛。有了店铺这个阵地后,立足于店铺与同行合作每月一次开展不同主题的社区教育活动,主题涉及从健康食材到可持续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手工制作类的活动比较吸引人,而关于农药残留、转其因等比较严肃的主题却惨遭冷场。

做城市的组织工作就如同在村子里发动村民组织一样,开始总是困难重重,但总会有有心人和你一起前行。也是在这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我们对自己、村民和消费者的关系与身份有了重新思考。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下意识地把村民定位为生产者,市民则是消费者,市民通过消费支持村民的生计,在“顾客就是上帝”的思想氛围中,市民反而成了城乡关系中的强势的一方。其实真正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村民、市民与我们都是朝着美好生活方向行走的一路人,只是在这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各有所长。在这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相互支持,才有前进的动力。

三、城乡互动

1.丰收节:一年一次的城乡大聚会

当生态老品种稻谷收入了谷仓,平寨生态种植合作社的社员们终于放下心来,决定在新米上市之前举办丰收节,与城市朋友共庆丰收并期待来年的秋天依然硕果累累。丰收节的准备工作由生态种植合作社理事会自行安排分工,工作员主要辅助帮忙带城市朋友进村。在丰收节当天城乡两边同吃同住同劳动,相互了解增进感情。

丰收节活动不仅仅是为城市伙伴而举办,同时也是合作社自己的重大活动,难得的集体办伙食、在一起喝酒聊天,当然也是难得的组织成长的过程。

2.村民外出参访

办完了丰收节,碾完了第一批新米后终于有时间闲下来外出学习和搞组织内部的团队建设。刚好赶上昆明的采耘农夫市集,社员们很关心第一批大米上市后城市朋友们的反应,想进城亲自听到他们的反馈,回答他们的疑问。在农夫市集上绿耕的摊位因为村民的到来,平寨老品种生态大米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欢,这让村民们很高兴也很自豪。除了参加农夫市集外,他们还参访了昆明周边一家生态农场,和同行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