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好好地活着——绿耕团结经济共学营感受

文章浏览量:2,267

文 / 青岛你我创益社工服务中心   陈小龙

 

小龙分享结营-s

图为陈小龙结营分享

 

广州从化仙娘溪,度过了以团结经济为主题的五天共学营。在这个过程中虽说有绿耕所邀请的三位导师分享的关于全球化资本主义、发展主义与团结经济主题的课程,但更多的学习恰恰是在共同学习者的交流中、村子的自然环境与建筑中,以及仙娘溪的村民口中与身上发生的。所以这并非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只需要听的培训,而是依赖于每个人都要竖起耳朵听、张开嘴说才更好的共学营。

 

初见社区之社区导赏

刚到仙娘溪,第二天早上,我们跟着导赏小组的阿忠,阿锋,和阿成三位成员,带着我们游览了整个仙娘溪村。三位年轻的村民带我们分别游览了住宿的巷子,村民共建的广场,污水处理的系统,以及村里的主要蜜源和神树林,最后走了青龙围--村里最早的围屋、倒塌了的围屋,也是建筑研究小组当下计划中希望复原的围屋。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看到村子发展的过程。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说,我们也是按照村子的延伸一步一步看完了整个发展的历程。我们算是走访了整个村子,但从从发展角度上来说,我们只是看到了村子的很少一部分。我们以为我们自己知道了村子的分割与所在,但实际上,等到我们之后才知道我们对村子的理解有多么的浅显。

 

浅识社区之田野调查

结束了关于世界体系和发展主义的理论框架学习后,小组开始了田野调查任务,我们的小组主题是探讨仙娘溪公共化变迁的过程。小组访谈了三位仙娘溪的村民,分别是一个在走出办公室后碰到的阿姨,村里的阿伯和阿城。她正去往地里摘除野草的路上。我们与阿姨聊了半天,最后虽然将整个土地中的野草看起来拔了个干净,但实际上就我们自已而言仅仅是草草了事,而阿姨却给了我们至关重要的线索--太公田是最早这个村的田地,每个人的田都是从太公田延伸出去的,以及太公田的具有保障性的作用,当出现收成不佳的时候,耕种太公田的村民需要拿出一部分粮食救济村里的收成不佳的村民。而第二个阿伯却健谈不已,八十多岁的年纪,清清楚楚的记得从建国后的每一件事,更不用说对于阿甘的亲切,而阿甘是这个村里一个驻扎已久的社工。最后是阿城,他回村开了个酒厂,他说他并不清楚以前村子里村民需要做什什么,但也觉得村子里种树绿化需要全体村民的参与。随着访谈的结束,我们真正的开始走进了这个村子,这个复杂却又充满了某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力的村子,一个开始模糊的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村子。

 

深入社区之小组访谈

在结束古学斌老师的团结经济理论学习及案例分析后,我们对仙娘溪探索的社区团结经济进行了案例探讨和小组访谈。最后访谈了一位仙娘溪妇女小组的成员,她们负责村子的旅舍与餐饮,她们也是最早一批加入到村子的合作社工作的村民们。至今已经十年有余的她们,早已摸索出一套公平分配的模式。但至今回忆起来她们依然记忆犹新,从最早开始招收村中妇女,集中的清洗募集来的村民捐赠的家具,到最终成立了旅舍真正的开始管理与运营这个由当地村民建造起来的泥土砖建立起的旅舍。从无偿的一步步清洗到最终成为合作社的拥有者,这个过程经历了某种无意识的彷徨,与最终摸索中探索出的一条公平的共治之路。哪怕最终依然存在种种问题,村子还是继续下去,旅舍还是继续下去,这样给予某种来自旅行者的梦也悄然的继续下去。她们不但成了仙娘溪的主人,成为一根草,一棵树,站立在自豪的生存在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结    语

待完了仙娘溪,能感觉到绿耕的细心经营,也能感觉到每个绿耕的工作人员在乡村工作中需要面对的这些宏观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发展主义结构带来的阻力和困惑。与其说团结经济带来了一个答案,不如说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发现一种与单一经济指标评价体系不同,更关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关系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会慢慢的带领着我们,找到爱与关心的答案,找到让这个世界和谐共处的向往之所。最终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有学习、有思索、有好好的为自己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