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感受:在共学营,我为什么会感动?

文章浏览量:4,185

文 / 五邑大学 张蕾

结束共学营已经超过了48小时,在共学营体验的那个感动还流淌在血液,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所学所感,希望把这一切美好的体验让你们透过文字也能感受到,我已经参加了前三期的共学营,我在想,为什么这次的共学营我会这么感动,我想好好探究下自己:

1、这次共学营在杨老师讲述“为什么要做组织培育”、“组织培育和三大策略(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团结经济和文化行动)之间的关系”和播放了“护垫侠”中开始,未参加过之前三期的伙伴在云里雾里中结束了2个多小时以传统教学为主的培训,接下来在协作者的引导下开始聚焦“组织可持续发展”进行集体对话,开放性的问题和开放性的讨论,每个人都是彼此的老师,每个人都为感兴趣的议题贡献智慧,我们在一起为我们的问题集体寻找答案,我感觉到自由和舒服,或许是因为我骨子里喜欢自由,当协作者放下话筒赋予我们寻找答案主体权力的那一刻,我仿佛就已经看到了希望,因为我相信自己和我的伙伴,我期待在彼此对话中找到答案,我相信开锁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里,这就是“共学”的核心价值所在吧。

2、在没有“框架”的共学营,我们不只是“科学理性”的解答问题,更有机会通过个人的经验和性格进行情感、价值观、态度等这些生命深处的碰撞,所以才有协作者和参加培训的伙伴的笑声和泪水,我们开始不只是讨论问题解决方案的任务合作伙伴,更是共同理解和经历生命某段历程的伴侣,我们有了更深入的情感连接,因此,在主办方安排的培训已经结束后,我们仍会自发的形成小组分享彼此生命中遇到的难处和困惑,彼此理解和支持,这种生命碰撞盛宴的出现也是“共学”的目的吧。

3、我作为完整参加完四期“共学营”的老学员,神奇的发现不只是收获知识和伙伴的情谊那么简单,我竟然在“共学营”中找到了自己、突破框架努力做自己、看到所追求的意义是什么、发现自己在追求生活的意义上好像并不孤单。这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呢?和培训的内容有关?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团结经济和文化行动都让我看到主流生活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和协助者与参加培训的小伙伴有关?我在她们身上看到我欣赏的品质:真诚、敢于直面自己的软弱、承认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有公共意识、深入思考、敢于批判、对生命有人文关怀、有勇气奔跑在另一种选择的道路上(虽然也常常在主流和另一种选择之间纠结),这不是现在的我和希望成为的我吗?我好像也变得更加坚定和有勇气做自己的,像是穿上了盔甲可以快乐的战斗,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孤单。

谢谢绿耕学院的协作者们,有勇气突破框架和敢于面对挑战,为我们创造找到自己和追寻生活意义的机会,作为绿耕的忠诚粉丝,下一次,我还来。